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0页

主题:刘病已:这个忽悠了我们两千多年的孤儿皇帝

发表于2009-09-24
如果不是因为机缘巧合,做了皇帝,汉宣帝刘询留给世人的印象也就是贪玩而已,比如他喜欢斗鸡走马,比如他像个没笼头的马,爱四下转悠,常常一出长安就没了踪影,其足迹所至,史书称是“周遍三辅”。人们要想在长安城再见到他,往往要等到每年朝会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他必须随其他的族人去朝见皇帝的。但这也是随便说说,长安城里有谁会在意这个三个月大小就家人死绝的倒霉的孩子呢?而注意到他的人,或者说那些与他有过接触的人,多半也不过是认为这孩子颇有他祖上高皇帝的遗风而已。至于他对自己的身世怎么看,他思念他的父母吗,这些问题恐怕人人都想知道,但因属国家的禁忌,估计很少有人敢去问他。不过看他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他应该不会伤心吧,即便是伤心,应该也不会很伤心吧,毕竟这些事都发生在他懂事以前,他对自己的父母史皇孙、王夫人并没什么印象,因此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并且这些事已经过去很久了。而《汉书》中关于他的内容大概也不过了了几笔而已,并且还是附在《武五子传》中废太子刘据的传后,并且名字是俗得不能再俗的“病已”而非“询”,所谓:“太子有遗孙一人,名病已,以庶人终”?或曰:“太子有遗孙一人,名病已,某帝即位,复封为某某王,传子至孙”云云。也就是说如果汉昭帝能有一两个子嗣,如果昌邑王能够把皇位坐稳,则留在时人以及历史的记忆中的刘病已怕也就是这样了。再没想到他一个落难王孙居然会时来运转,做了皇帝,获得了倾情表达自己感情的机会。于是他开始报恩、开始寻亲,一出充满了人世悲欢的情感大戏由此隆重上演,一路看将下来,千百年来的性情中人无不被感动得一蹋糊涂!然而看到最后,老翁才发现,原来我们都被这个孤儿给忽悠了,这个我们也包括那数千万亲眼见证了他的一举一动的汉人。他怎么能这样呢?老翁很生气,当然,后果不严重。


发表于2009-09-24
一、刘病已的狗屎运

刘病已交上狗屎运那年是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这年四月,昭帝以二十三岁的花样年华撒手人寰。检讨秦西汉诸帝寿限,可发现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现象。所谓两头少,中间多是指活过六十岁的只有两人:汉高祖六十二岁,武帝活七十一岁;四十到五十岁的有六人:秦始皇五十岁,文帝四十六岁,景帝四十八岁,宣帝四十三岁,元帝四十三岁,成帝四十六岁。三十岁以下的有五人:胡亥十五岁,惠帝二十四岁,昭帝二十三岁,哀帝二十六岁,平帝十四岁,不过这五个人中胡亥与平帝属非正常死亡,惠帝是自我作贱,所以真正算数的只有昭帝和哀帝两人,显见四五十岁是皇帝或者说时人的正常寿限。所以古人虽然普遍寿限不高,但昭帝二十三就死去,还是有点不正常。昭帝是病死的,而考其致病之因,老翁觉得与其长期精神压抑关系很大。

发表于2009-09-24
昭帝与辅政大臣霍光的关系,粗看史书,还是比较和谐的。
霍光(?—前68),字子孟,票骑将军霍去病之弟,十余岁时被霍去病从老家河东平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带到长安做了郎官,霍去病死后,霍光被封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随驾,在宫内时就侍奉在武帝的左右,由于霍光为人一贯地小心谨慎,所以出入宫禁前后二十余年,从没犯过错误,因而一直深受武帝的信任。因此后元二年春武帝死前,于床前同时拜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让他们受遗昭同辅少主,而政事一决于霍光。
霍光辅政后,由于秉公办事,得罪了昭帝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哥哥燕王刘旦,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左将军上官桀、皇后之父票骑将军上官安父子,于是这些人就长官桀父子为核心,勾结在一起,阴谋陷害霍光。
发表于2009-09-24
昭帝死后,由于昭帝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选武帝的哪位后人做皇帝。除昭帝外,汉武帝还有五个儿子,即卫太子刘据、齐怀王刘闳、燕刺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昌邑哀王刘髆。
卫太子刘据元狩元年(前122)被立为太子。征和二年(前91)时,刘据已有三男一女了,同年他的儿子刘进又给他生了一个男婴,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因巫蛊之祸,除了那个数月大的婴儿外,刘据阖门被诛。幸存的婴儿名病已,后以庶人的身份由官方抚养成人,如今已年满十八岁,已成亲,有一子。
齐怀王刘闳元狩六年(前117)立,立八年而死,无子,国除。
发表于2009-09-24
广陵厉王刘胥元狩六年(前117)立,昭帝死时尚在。刘胥又有子刘霸、刘弘等。
昌邑哀王髆天汉四年(前97)立,立十一年而死,子刘贺嗣位。刘贺立十三年,昭帝崩,刘贺时年十八九岁,当已有子。

发表于2009-09-24
说到这段历史,小谈一点儿自己的看法。

霍光是谁?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是谁?是大将军卫青和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外甥,是戾太子刘据的表哥。所以说到底霍光是当年汉武朝卫霍集团在巫盅之祸以后幸存下来的最后代表,他的本心必然是向着太子据的,昭帝青年而亡,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所谓迎昌邑王为帝本身就是一个借口,霍光从来就没有成心想让那个昌邑王当皇帝,即位二十七日,各种无道行为以千计,这位刘贺也真是能干呢。话说刘贺本也确不是个做皇帝的料,难道霍光以前没考查过?其实把他拎出来无非也就是为了堵众人之口,毕竟第一代昌邑王也曾经是武帝时期继位人选之一,其母李夫人有以皇后礼附葬茂陵的记录,只有让群臣公认取消其继位权以后,才有可能合理的提出刘病已(太子据的唯一后人)继位的。可以说昌邑王是霍光为刘病已铺路的一个跳板。

至于霍光是不是专权,到了那个地位对权位谁又会超然世外呢,霍光也还算是好的了,立新帝挑的也是成年的皇室,刘病已时年十八,就是刘贺也不是个孩子,而且刘询继位第二年霍光就正式归政于帝了,就这一点他也比那些为权力为扶立幼帝的权臣们强很多了。

发表于2009-09-24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昭帝死时,有继承皇位资格的武帝后人有四支,即卫太子刘据孙庶人刘病已,燕刺王旦子庶人刘建、刘庆、刘贺等,广陵厉王刘胥和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昌邑王刘贺。那么选谁好哪?由于刘胥是武帝六个儿子中唯一健在的儿子,从血缘上讲与武帝最近,所以起初朝臣都主张立刘胥。但霍光一时之间却下不了决断,因为此人由于性情粗鲁,动无法度,武帝活着时就不喜欢他,不肯立他为继承人。尤其此时刘胥已四十多岁,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势力和治国经验,选他做皇帝,霍光很难把握住他。可不选他吧,又说不过去,因为群臣都异口同声地支持刘胥。在此情况下,他若出言反对,就会给人独断专行的感觉。霍光一贯是个讲道理的人,他可不愿因此而给世人落下诋毁他的口实。而也恰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有一个郎官猜透了他的心思,上书说:“周太王废除长子太伯而立小儿子王季,周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武王姬发,都是从大局利益出发考虑的,因此虽是废长立少也是可以的。广陵王不适合继承皇位。”霍光一看到这道奏疏,大喜,忙把它拿给丞相杨敞等看,杨敞等立马明白了霍光的心思,刘胥做皇帝的事自然也就黄了。而上书的郎官也因此被霍光提拔为九江太守。刘病已为武帝所诛除的罪臣刘据之后,身份是庶人,选他做皇帝自然不合适。
发表于2009-09-24
当然可能有朋友会说,霍光是霍去病之弟,是当年汉武朝卫霍集团在巫盅之祸以后幸存下来的最后代表,所以他内心当倾向于立刘病已为帝。但老翁却不这样认为,虽有所谓的卫霍集团之说,但自霍去病发达起来之后,就与卫青分立了,基本上是卫自卫,霍自霍,这点武帝也是很清楚,不然也不会在铲除了卫氏集团势力之后,仍让他们的一个孑遗倍伴在自己的身边,这不符合武帝这个雄猜之主的性格。刘建兄弟的父亲刘旦是因阴谋推翻昭帝而死于霍光之手,霍光当然不会选他们来做皇帝,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昌邑王刘贺了。

发表于2009-09-24
霍光非卫霍集团的残余力量或者说霍光并不心向卫太子的证据:


1,刘病已在他执政的十几年期间,地位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2,昭帝始元五年(前82),有一男子冒充卫太子出现在长安,围观者以万数,京兆尹隽不疑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霍光听说后说:“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显见霍光也是把卫太子做罪人看的。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霍光故做姿态,但后来霍光想把女儿嫁给他又该怎么说?
3,昌邑之败,并非败在此人荒淫不道,这个人不傻,当其为昌邑王时,数次听从近臣之谏,只是因为年纪小,管不住自己,所以很快又恢复故习,也就是贪玩的毛病。他是败在入京过于高调,不尊重霍光,意欲舍霍光为首的朝臣而自立,这是霍光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无奈之下只好废除刘贺,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为此事心悸了多年,也就是为此长期心跳过速。霍光是一个规矩的人,一般是不行险的。这次确实迫不得已,所以连他自己都给吓住了。要知道以臣下而废立人主这种以下犯上的事是很少见的。翻检史书,大概也就商朝时伊尹做过。


发表于2009-09-24
当然也并非因此帝位就非刘贺莫属了,因为若真是没别人的情况下,刘病已确实也是一个选择。立刘贺为帝,一在于其年纪较劲,比较好把握;二在于他本非第一顺序继承人,可是霍光却拥立他做皇帝,则霍光就是他的恩人,他就应对霍光心存感激;三在于他是武帝李夫人的孙子,就武帝对李夫人的宠幸程度看,若李夫人不早卒,做太子很可能就是李夫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昌邑哀王刘髆。武帝身边女人成群,可武帝对哪一个女人都没有像对李夫人那样用情,估计是该女子长得非常非常漂亮,又非常非常精通媚功,用她哥哥的话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因此,这女子死后,武帝对她极其思念,为此折腾出了很多典故,如让人把她的容貌画下来挂在甘泉宫,时时临观,本意是籍以减轻相思之苦,但结果却是思之更甚。于是方士齐人少翁于夜间为他作法昭致李夫人的神灵,不知这人是怎样搞的鬼,武帝远远地还真望见一个像李夫人那样的女子在帷幄中活动,可是却不能近前看,武帝伤感之余,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然后令乐府乐人谱成歌来唱。就这不算完,武帝自己写了篇赋来伤悼李夫人,用了很多诸如修嫮、樔绝、山椒、凄泪、桂枝、菱荴、娥扬之类的华丽词藻,虽然现在我们已有点看不懂,但总之是很伤心。所以后来武帝去世后,霍光揣摩武帝的心意,就让李夫人配食其庙,并追上尊号为孝武皇后。所以若以刘贺为皇帝,应该也是比较符合武帝的心意的。总此诸点原因,霍光最终把昌邑王刘贺迎进了未央宫。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