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0页

主题:刘病已:这个忽悠了我们两千多年的孤儿皇帝

发表于2009-09-24
张贺对刘病已的一举一动,刘病已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一直以来的那种感激真是难以言表,因此即位后,追念旧恩,就可着劲来报答张贺。尽管张贺已死,仍要去封他的坟墓为恩德侯,置守冢户二百家。张贺本有一子,可惜早早就死了,由于没有儿子,就过继了张安世的小儿子张彭祖为子,而张彭祖小时候又与宣帝一起同席读书,所以宣帝继位后,以张贺为借口,对张家多有褒赏。
发表于2009-09-24
张贺继子张彭祖,宣帝想封他为侯,于是先赐他爵为关内侯。车骑将军张安世见其家在朝中过于尊显,深为不安,因此向宣帝深辞对乃兄张贺的封赏,又请求减损守冢户为三十户。宣帝回答说:“我这是为了报答掖庭令,不是因为将军您的缘故啊。”张安世见宣帝如此说,不敢再说什么。于是宣帝下诏要有关方面为故掖庭令张贺置守冢三十家。宣帝又亲自为这三十户人家选择住址,让他们住在张贺的坟墓西斗鸡翁的房舍的南面,这里是宣帝小时候曾经游玩过的地方。此年是元康二年(前64),次年的元康三年(前63),宣帝又下诏称:“朕微眇时,故掖庭令张贺辅导朕躬,修习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厥功甚伟。诗云:‘无言不雠,无德不报。’因此封张贺的继子侍中关内侯彭祖为阳都侯,赐张贺谥号为阳都哀侯。”当时张贺有一个七岁的孤孙名霸,宣帝也拜他为散骑中郎将,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发表于2009-09-24
与对张贺的倾情报答不同,对于他的另一个恩人丙吉,宣帝即位多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示。这倒不是因为宣帝薄情,实在是不知道还有这码事。而究其原因,其一,在于当时宣帝年纪太小,对围绕自己所发生的一切本就懵懂无知;其二,当时参与郡邸巫蛊狱的人多是临时征派而来,后来巫蛊狱结案后,就又解散了。并且当时参与恩养刘病已一事的人多是微贱之人,所以他们的声音很难被朝廷听到。更何况这又是过了一二十年的陈年旧事了,许多当事都已经死了。其三,丙吉为人厚道,不愿显摆自己的功劳,所以虽然常常与宣帝见面,却绝口不提当年旧事。其四,宣帝即位后,一直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秉政,当时有一个传统,就是吏民上书,要写成两份,一封密封的是呈给皇帝的,一封称作付封,是呈给领尚书事的大将军的,大将军在上奏吏民奏章之前,有权先阅读副封,如果觉得有必要呈给皇帝,吏民的奏章方才能够上奏给皇帝。因此,当时也可能有吏民上章讲述当年郡邸狱的事情,但因霍光不欲丙吉专美于前,故而将奏章压下也说不定。总此诸点,丙吉对宣帝的恩德就一直尘封在历史的角落里,估计要不是后来那些曾经照顾过宣帝的下人们争功,而辞连到丙吉,这段历史怕就要被历史遗忘了。
发表于2009-09-24
却是地节四年(前66),宣帝除掉霍氏之后,亲理政事,当时已经除去了给尚书令的付封,吏民有事可以越过大司马,直接上奏皇帝。有次宣帝在处理尚书事务时,见到一个名叫则的掖庭原宫婢让他在民间嫁的丈夫为自己上书,自称于宣帝曾有养育之功。宣帝于是把奏章下发给掖庭令,叫调查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则在回答掖庭令的提问时,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声称当时做为朝廷的使者在郡邸处置巫蛊狱的丙吉知道此事。丙吉此时已迁官至御史大夫。掖庭令于是带着则来到御史府找丙吉,虽然已时隔二十余年,但丙吉还是认出了则,估计这女子长得挺特别,因而让丙吉印象深刻。却是丙吉得知详情后,对则说:“你曾经犯了养育皇曾孙不谨慎之罪,而受到笞刑处置,你怎么会有功劳?只有人家渭城的胡组、淮阳的郭徵卿才有恩于皇上。”于是丙吉分别上奏胡组等养育宣帝的情况。宣帝得奏,马上下诏寻找胡组和郭徵卿,但找到这两人的家时,这两人都已死去,不过都有子孙在,于是都厚加赏赐。又诏免则为庶人,并赐钱十万,却是没功劳也有苦劳。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