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外国人不喜欢我们的哪些行为

发表于2006-10-31
礼仪之邦缺礼仪

老外到了中国,从机场出来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我告诉你,两个字:混乱。

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老外搞不明白为什么一路上有那么多的车要插到他们的前面来,也困惑他自已乘的那辆车的司机又为什么死活不让对方进来。

中国马路的生存逻辑是,机动车比人牛,宝马最牛。加上红绿灯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而言基本上只起装饰作用,这使老外立即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过马路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观看第一次到中国的老外过马路真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那是一家四口,在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上,交通灯变绿开始过马路,老外发现右转的机动车不像自己国家那样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赶忙后退却差点又被一辆高速行使的自行车撞倒。大小老外觉得极不安全,已经走到马路中间不得已又退了回去。

第二次尝试时老外改变了策略。父亲领头,母亲殿后,四人手拉手,一步一回头,其滑稽、其可爱、其无奈,请原谅我的语言能力实在无法描述,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词------汪洋中一条船。这么说吧,从一个老外穿中国马路的熟练程度,我能准确地判断他在中国生活的时间。
发表于2006-10-31
如果说马路上乱点老外还能一笑了之,那么另外一场混乱则结实地把我的一个朋友吓了一大跳。这位仁兄惊讶于上海公交巴士的漂亮,里面还有无线数字电视节目。那天他到终点站人民广场,公交车刚刚停稳,乘客正在下车,突然从前后门冲进来两股人,气势如蛟龙入水。"我当时真的吓坏了"他事后告诉我,"我以为他们是上来打架的。"当他最终意识到这些中国人的目标是座位而不是他时,这才发现出了一身汗。

他向我述时,我也出了一身汗。

到处都要讨价还价

你可能不知道,绝大多数老外在家里难得有讨价还价的机会。就是小摊贩和菜市场也是卖方说了算。

我原以为老外会喜欢我们的讨价还价。一来如此大面积的讨价还价风潮在中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新生事物,我们自己也是刚享受不久。二来长期生活在被剥削、被压迫的水深火热之中的老外一到中国就立即享受自己定价的权利,应该多少有些翻身当家做主的感受。万万没有想到,那些来自资本主义老家的老外并不喜欢咱们的讨价还价。这是为什么呢?
发表于2006-10-31
首先,自从中国的定价原则从过去"童叟无欺"式的刻板定价体系成功地转型为"因地定价、因人定价"之后,同一杯可乐价格可以相差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记性好一点的人可能还记得几年前喝几杯啤酒一结算上千块的事情时有发生,类似的奇闻铁事在国外很少见提到,伦敦哈罗德里有十几万英磅的一张桌子,但是你放心,同样的桌子在其他地方十几万元人民币绝对买不到。

在上海,人们把过高的定价形象地称为"宰"一刀。反正老外个个有钱,不宰白不宰。我就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日本人买了东西之后,卖主不知道这个日本人中文极好,竟然当着他的面大声唱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其次,经济学上把因交易而付出的代价称之为交易成本。到处都要讨价还价无疑会增加交易成本,所幸的是增加的只是时间和精力成本,中国人反正不在乎。但是欧洲的"懒鬼"老外因此觉得在中国生活特别累,他们普遍感受是,中国怎么比美国还美国?

前不久,欧盟不承认咱们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不请他们来中国住几天?无穷无尽的讨价还价的机会和高度灵活的定价体系非把那些官员累死不可。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