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历史上的49个谜

发表于2007-06-15
“宋真宗时,有刘、李二妃同时身怀有孕。刘妃奸诈,李妃憨厚。真宗声称,谁先生子,就立谁为皇后,立所生之子为太子。李妃先产下一子,刘妃为固宠,暗中命人将李妃所生之子用剥了皮的狸猫替换,引皇帝往观,令皇上大吃一惊,李妃因而被逐,刘妃随后产下一子得立为皇后。不料天理昭昭,刘妃所生之子夭折,改从某王府过继一子,恰为李妃所生,后此子继位,是为仁宗,得老臣包拯、老太监陈琳帮助,仁宗寻回流落民间的母亲,母子团圆。”——这段名为“狸猫换太子”的折子戏在民间广为流传,近年来更因有了内容相近的电视剧而家喻户晓,善良的人们在为李妃的不幸洒下一掬同情之泪时,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一个误区——

公元997年3月癸巳日,宋太宗赵光义一命归西,终年59岁。所遗皇位由太子赵元侃继承。元侃原名德昌,后又改名元休。他是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本无继承大宝之望,只是因为有吕端、寇准等一班正直大臣的全力拥戴,他才得以面南背北。

赵元侃,即位后改名为赵恒,在位25年。这25年,赵恒一共换了三任皇后。

这三个皇后,一个姓潘,乃是大名鼎鼎的潘美(潘仁美)之女,在《杨家将演义》等一些通俗文艺作品中,是个可笑的角色。另一个姓郭,没有什么名声。最后一个姓刘,即所谓的“狸猫换太子”的主谋。
发表于2007-06-15
刘氏真的干过“狸猫换太子”的勾当吗?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先从刘氏的身世说起。

善播鼗声色俱佳动京师 工妩媚蜀女一笑迷君王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在扫平了南方各割据小朝廷之后,带兵亲征北汉,围攻北汉都城太原。五月五日,北汉英武帝刘继元率群臣到宋军营中投降,战斗结束。

随同宋太宗征讨北汉的诸色人等中,有一个姓刘名通的武将,他官拜虎捷都指挥使,蜀地人氏,家有一妻一女。在班师回京时,刘通不幸染上了时疾,死在了半路上,遗下了孤妻弱女。闻听丈夫的死讯,刘通之妻龚氏急火攻心,不久也病死。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刘娥成了孤儿,多亏外公家的抚养,才使她长大成人。

转眼之间,十几年过去了,刘娥的外公、外婆、舅父、舅妈均已谢世,只剩下她与表哥龚美相依为命。

15岁那年,一向以锻银为业的表哥听说京城汴梁生意好做,就带着刘娥,千里迢迢地来到了京师。

到了京师之后,龚美开了一间小小的银坊,刘娥则在作坊前面的铺面里给表哥看着店面。

说来也怪,龚美的锻银技术原本一般,但他的小作坊里却常有公侯王孙们前来光顾。
发表于2007-06-15
其故何在?

原来,这和刘娥有关。

据史料记载,刘娥“善播鼗”。

鼗,读作桃,乃是一种乐器。据郑玄注《周礼·春官·小师》,“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有点类似于今天小孩玩的拨浪鼓。

播鼗,无非就是摇晃拨浪鼓,本是小孩子闲着无聊时才玩的玩意儿。

刘娥之播鼗,很难说是为了什么艺术,只是为了解闷而已。

可由于她人长得确实漂亮,所以那些纨绔子弟还是照来,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耳!”是也。

由于这些阔少们的推波助澜,刘娥的美名渐渐传播到深宅大院的王府。

有一天,刘氏一边看着表哥干活,一边坐着拨弄她那件宝贝,忽然店外一阵脚步声,抬眼一看,有一个男子正笑吟吟地带着一种欣赏的表情在打量着她。
发表于2007-06-15
“客人可是要锻造银器?”

“非也。”

“可是要将手中的银两整兑?”

“非也。”

“那……?”

“孤家是特意来倾听你播鼗的!”

“孤家?”

“大胆!”紧随那人身后的一个侍者模样的人开口喝道:“见了王爷还不敛衽下拜?”

“王爷?”刘娥也不知道是还没有反应过来,还是有意装糊涂。
发表于2007-06-15
“蠢货!我们是襄王府的,襄王你总该知道吧?”

在汴梁,谁会不知道襄王呢?襄王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在太宗诸子中,他的名气最大。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颇能说明襄王为什么这么有名。据说,在太宗赵光义晚年的时候,为了选定太子,曾召了个号称麻衣神相的僧人进宫相看几个小王爷。已经看过7个了,没有一个令人满意,襄王当时午睡未醒,那个相者本来要走,但当他无意中看到了襄王的几个仆人时,却止住了脚步,回来对太宗皇帝说:“臣遍观诸王,福禄无有过襄王者!”

赵光义感到很奇怪,他问:“你又没有见到襄王,怎么会知道他的命最好?”

那相者不慌不忙地答道:“臣刚才见到襄王的几位侍从,他们都具有以后出将入相的气质,仆人尚且如此,主人的才具就可想而知了!”

且说刘娥一听站在面前的这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襄王,不由芳心乱动。

赵德昌不疾不徐地喝住了随从:“你穷咋唬什么!孤家今天不是以襄王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听者的身份来聆听刘美人的播鼗高技的!”

“听见了没有?”另一个随从又高声叫道,“快拿出点真本事来服侍王爷!”
发表于2007-06-15
“王爷万福!”刘娥主意已定,深深地敛衽为礼,然后打起精神,拿出看家本领,真个是:“轻摇快晃缓急播,击尽心中无限事。”让襄王听得如醉如痴,在如泣如诉的乐声中他仿佛找到了一个潜藏在心里的老朋友,其快乐是无法形容的。一曲奏毕,刘娥停奏,回眸一笑,赵德昌仿佛一下子进入了美妙的幻境之中,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他觉得眼前的这个女子越看越顺眼,管她是什么出身,管她从事过什么职业,只要能常伴身旁,也就足矣!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一乘青顶小轿,刘娥被抬进了襄王府。

一对年轻人,情窦初开,自然是如胶似漆,不料却惹动了襄王乳母的不满。

这位曾被宋太宗封为秦国夫人的乳母“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怕小王子被新来的女人带坏了,悄悄地向太宗打了一个小报告。

太宗听了大为光火,他派人将儿子叫来训斥了一顿,然后命他立即将那个小野女人送走,否则,削去他的王位。一向畏父如虎的赵德昌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将心爱的人留下来以保住自己的爱情,还是遵从父命以保住自己王位?权衡了半天,他终于选择了后者。

于是,刘娥被送出了王宫,当然,她并没有回到龚美开的那间小银作坊,而是来到王宫指使张耆的家里,这是赵德昌安排的。
发表于2007-06-15
二进宫刘氏由贱而贵封德妃

赵德昌是公元997年3月继位的。

继位之前,有一个很惊险的小插曲。

一个名叫王继恩的宣政使,忌讳赵恒英明,就与参政知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等谋立太宗的另一个儿子,楚王赵元佐。多亏吕端“大事不糊涂”,先采取非常措施,将王继恩等人锁闭了起来,才使赵恒顺利坐上皇帝宝座。

其后不久,刘娥就被接了回来。

她这是“二进宫”了。

久别胜新婚,小两口又如胶似漆起来,此时,赵恒真个是万人之上,谁也不敢再在他面前说三道四了。

于是,刘娥开始连连升级。

先是被封为美人,然后又进位德妃。
发表于2007-06-15
大概就是在刘氏被封为德妃以后不久,宫中来了一个姓李的宫女,被主管太监分给德妃做侍女。

这位李氏是浙江人。其祖李延嗣曾当过五代十国时吴越王国的金华县主簿。其父李仁德当过宋朝的左班殿直。

公元1009年6月,宋真宗赵恒信步所至,来到了刘德妃所在的坤宁宫。因天气炎热,刘妃当时正在沐浴,赵恒闲得无聊,就歪起头来打量给他端茶倒水的宫女。但见她高高的个儿,细细的腰,一双丹凤眼,像能说话,敛目低眉,显得楚楚可怜。赵恒不禁心动,立即摒退众人,包括刘德妃在内,令她们一律不得打搅,然后,就在常和刘德妃休息的床上把李氏给“临幸”了。
发表于2007-06-15
见老公这么快就和别的女人胡搞,刘德妃自然很生气,但她也有弱点——不能生育。在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要赵恒一搬出这顶大帽子,她就哑口无言了。但她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

等皇帝干完事情走了以后,刘氏着人叫来了刚刚穿戴完毕的李氏。

李氏真是又羞又怕。几个时辰以前,她还是个黄花闺女,可片刻之间,她却变成了一个小妇人,而且是在自己服侍的刘德妃的床上完成这一转变的。她心里不能不感到紧张。

刘德妃仿佛是看穿了她的心思,摒退了众人,亲切地拉着李氏的手说:“你不要怕,我知道不是你要做,而是皇帝要你做的!不过,”说到这里,刘德妃话锋一转,“我要和你谈个条件,以后皇帝来,你还可以侍寝,但倘有娠,生下男儿,必须由我抚养!”

少不更事的李氏此时巴不得早点离开,所以,无论刘德妃说什么,她都诺诺连声。

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发表于2007-06-15
且说李氏产下儿子赵受益以后,因与刘德妃有约在先,只好忍痛把男婴交给刘妃,刘妃也根本没有用什么狸猫来换太子——何况当时谁也不能料定此子后来必定是太子——而是将孩子交由真宗的另一个妃子杨淑妃,让她帮着抚养。

刘德妃是两年以后的公元1012年12月丁亥日才被立为皇后的。

刘氏之被立为皇后,并不是因为她抢了李氏的儿子,而是因为她“性警敏,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宫闱事有问,辄援引故事以对,帝深重之”。——用今天的话说是因为她的才干,而不是因为她抢个儿子才得立的。

刘氏这个女人,其性格十分复杂,倘若将她与历史上其他大人物相比,那她倒与那个一心想称王称霸,口里又自诩“倘天下无孤,不知有几人称帝”的曹操相似。

公元1022年2月戊午日,宋真宗赵恒病死,遗诏太子赵受益于柩前继位,改名为祯,是为仁宗。由于仁宗只有12岁,所以,由刘氏帮助处理国事,所谓“权处分军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