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4|下一页
/4页

主题:大学社团

发表于2005-12-30
高辉是辅导员舒夜亲点的班长,对于这一点,他并不奇怪,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他就一直是班长,他深信自己是那种天生领袖的人物。
高辉来自北京,家境非常优越,待人谦虚平和,骨子里却透出一股让人时刻景仰的高贵;他长得很帅,按照女生的说法,很像古天乐,不用说,他聚焦了经济系女新生几乎所有的目光。

高辉和其他男生一样觉得庆幸,他惊讶于辅导员舒夜老师的美艳,但他没有像其他男同学一样心里七上八下的,也没有参与卧谈会中对舒夜老师的YY口水聊天中,他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的事他就不会去想,这份理智和冷静是他的政治家庭早早就给了他的。

中秋节晚会那天,男生们大胆地问舒夜有没有男朋友,舒夜笑着摇了摇头,立时引来男生集体的一阵欢呼声。高辉觉得与他同龄的男生们多少有些幼稚,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发表于2005-12-30
高辉很快进入班长的角色,班长就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他要成为同学们的知心人,更要成为老师的好助手,同时他也知道,大学里藏龙卧虎,不像高中时代,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当然,他喜欢挑战。

让高辉眼睛一亮的是文艺委员姚雪,她有着丝毫不逊于舒夜的美丽。她刚一进校门,就被一些老生们盯着,很快就上了校园的十大美女榜。而对于这方面的资讯,我们的主人公林晓,似乎总是后知后觉。

在随后的工作中,高辉观察到,姚雪以她异常的美丽和平易近人的亲和力,使得经济系新生的文艺活动迅速开展起来。
发表于2005-12-30
啊,能成为大学同学那是一种缘分,多年后他们回头再看,同学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自己。

楚天大学,这个百年老校,聚集了太多优秀的新生了,他们迅速地在学校的各种场合崭露头角。年轻的男女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交友欲,关于他们风花雪月的故事如旋风一般一圈圈地扩大,然后广为传播,而林晓和段天,显然是要远离那些“故事”。

林晓每天晚上将近十一点从工地上回来,总要累得一身臭汗。
发表于2005-12-30
这个时分,段天一定是在上网。交谈中,林晓知道段天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女网友在北京,每天晚上十点,是他们约好了在网上见的时间。

林晓觉得不可思议,网络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沟通的手段,他很难想象自己有时间,有闲情和千里之外的一个陌生的MM东拉西扯,他觉得那是浪费时间,是浪费生命。

雪丫是北京天华大学的MBA讲师,海归派。她是段天第一天上网就认识的朋友。那时,雪丫在美国攻读MBA硕士,他们很快达到无所不聊的地步。段天常感叹:认识雪丫,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Qq闪动中!
发表于2005-12-30
段天要寻找个人出困的道路,同时也是寻求中国大学出困的道路,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不是一个人的,是一群人的,一代人的,可一旦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结合在一起,它就会产生惊人推动力,虽然,在这个时代,理想是非常稀缺的物品,但段天有。

有时累了,段天也会问自己这种坚持到底有什么意义。但那只是一闪念,很快他会告戒自己妥协就意味投降,他相信道路是曲折的,现实是残酷的,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次惨痛无比的遭遇。他来到这所百年老校,注重并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更重要的是是个人的一种修炼。

在这样一个宿舍,在这样一个夜晚,其他宿舍都在积极地,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天马行空一般卧谈会的时候,而我们两个人主人公却都心事重重。
发表于2005-12-30
他们完全沉醉在个人的内心体验当中了,而当一个人完全投入观察自己内心的时候,他会忽视外界,他会给人的感觉是冷漠麻木的。

他们两个就像校园里飘荡的幽灵,是孤独的,但如果你偶而看到主人公从沉思惊醒过来突然双目张合的时候,那里面射出来光华会让你觉得心颤不已。

我们两个主人公正是由于大致相同的心路,使他们忽视了对方,对对方的认识上多少有一些偏颇。但不要紧,生活这一次给了他们足够的慷慨和耐心,这不,机会马上就来了。
发表于2005-12-30
军训刚一结束,本科新生的课也就接着来了。每天早上做完早操,用过早餐,林晓和其他同学一样,抱着两三本书急匆匆往教室里赶。
2005年国庆长假期间,楚天大学校园干道上摆满了各协会招新会员的宣传广告。林晓走在干道上,细细地看着。记得高中时代,他经常和韩冰一起兴奋地谈论着大学多姿多彩的生活,其中校园社团是他们经常谈到的。

韩冰说如果考进大学,想进学校的话剧团,而林晓则说他想参加文学社。

林晓走着、看着,忽然觉得没多大意思,这些无非是为以后培养一些所谓的社会精英和时代弄潮儿做准备的。

社团种类很多,有文学、演讲口才、读书、舞蹈、音乐、吉他、电子爱好者等,太多!看不过来。

校园主干道上充斥大小高低的哟喝声,各社团的人都在卖力地推销。天气还很热,林晓看到这些人脸上流着
发表于2005-12-30
晚饭三人到校外寻了一家小饭馆,点了几盘菜,叫了一箱啤酒,开始胡侃。

交谈之下,才知道,虽然三人爱好一致,却略有不同。

林晓由于从前工作限制,所以自行车骑行的经历只限制在大都市里,并没有过长途跋涉的经历。

段天的骑行主要在J省,出省很少,最多里程不超过一千公里,喜欢那种带有调查访问性的出行。

张勇与这二人相比,去的地方远得多,路况也恶劣得多。他走过大多去西藏的线路,出行则具有个人探险性质的。
发表于2005-12-30
说了一通,喝了酒,彼此的距离拉近了不少,相互开始说些景仰之情如滔滔之水的江湖话。最后,段天和林晓开始一致对张勇的推崇,说他走过的线路是中国自行车爱好者梦想之旅,说有条件怎么也得骑上一骑之类的。

张勇来劲了,说等什么啊,明年暑假就去。想好了就去,没什么左思右想的,趁着还年轻,还有勇气的时候就去。说这些话的时候,张勇有些大舌头了。

林晓和段天相视一笑,勇气是有的,只是年纪应不算年轻了,呵呵,张勇显然是把他们当作和他差不多大了。不过,也还算年轻吧。

喝完了一箱,三人有些醉了,一起用筷子敲着碗大声说明年去西藏,惹得店里其他的人侧目不已。
发表于2005-12-30
研究生楼南北两向,中空,形成一个大“回”字形的建筑格局。男生居南,女生居北。倒是很有意思,因为女生是坐北朝南,大有接受男生朝拜的气象。而事实上,南楼的男生经常对着北面嘶声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其状确实有几分乞怜。
第二天林晓醒来,看到段天一副准备出去的样子,问道:“段天,你出去啊?”

“是,有一个兼职工作我去应聘。哦,对了。”段天冲林晓一挤眼睛:“昨晚送你回来的那漂亮女生是谁?介绍介绍!”

“什么啊!那是我们辅导员,别瞎说。”

“呵呵,我知道,我开门时她就对我说了,那样子,好象生怕我误会似的,她说今天下午会过来找你谈话,你得小心。”
上一页|1|2|3|4|下一页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