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调控时代地产业将大洗牌 业内建议以税取代限购

发表于2012-05-27
昨天,“2012 (第四届) 大连中国经济论坛”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意见领袖及领军人物将在为期两天的议程中,共同把脉及中国经济走势。指出,中国宏观调控不缺手段,存准仍有下降空间,放松管制可释放市场活力,微观的地方债与公司负债值得警惕。业内预测房地产业将进行大洗牌,建议用税收调节手段逐步取代限购。
发表于2012-05-27
周其仁指出,我国投放货币量偏高、偏多,可能影响国内的资产价格、影响消费者物价。2002年到2010年的8年时间里,中国的M2从不到19万亿增长到72.3万亿元,增长了53.8万亿,同时以不变价计算的GDP从12万亿增加到40万亿,广义货币量大大高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高于商品和服务的增长。
发表于2012-05-27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平认为,目前市场的预期不明朗,房地产调控政策存在方向不清、目标不明、动机不一、效果不佳的问题,市场长期处于焦灼状态。众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将来保障房覆盖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还要不要市场化的商品房?我们会不会取消限购和限价政策?我们将来的保障房要扮演多重要的一个角色?要覆盖多大的比例?”他建议,房地产调控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相结合,调控中把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结合,有序地将资金从住宅地产里面导向商业地产。2010年8月出台了办法,理论上每年有四五千亿保险资金投入进来,实际也没有进来。市场的调节与法制的调节相结合,将来通过税收手段让限购限价逐步退出去。
发表于2012-05-27
住建部政策研究主任秦虹表示,按照国家规划到“十二五”末,城镇家庭住在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占到20%左右。本轮调控开始于2010年的4月15日的国十条,2011年出了国八条,到目前为止,这轮调控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从2005年以来,除了2008年,到2010年,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终于得到了遏制,部分城市的部分项目出现了向下的调整,被推高的房价也出现了一定的回调。耿旭静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