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7页

主题:总统卫队揭秘

发表于2007-01-25
而今,叶利钦虽已卸职,但他仍受到周密的保护,普京上任后亲自签署命令,保护叶利钦及其家属不受司法调查。最近他们一家回乡省亲,仍受到万无一失的警卫和保护,他和他的夫人十分满意。普京当总统后仍用他当副市长时的司机,警卫人员中的骨干也是圣彼得堡人,领导总统卫队的是佐洛托夫,他寸步不离总统,甚至在总统就职典礼时也是如此。为了减少警卫人员的麻烦和使安全更有保障,普京外出之前一般要列入计划,提前通知有关人员,使总统卫队有时间作充分而周密的准备。

在俄罗斯总统安全局中有两位让人惊奇的成员,他们是两只老鹰。

可别小看了这两只老鹰,它们可是保护克里姆林宫形象的功臣。这两只老鹰的任务是吓唬和捕捉敢于侵犯克宫的乌鸦。总统安全局训养老鹰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73年,在勃列日涅夫拨巨款对克宫进行大修后,使得教堂的圆顶金光闪闪。可惜好景不长,乌鸦泛滥成灾。它们成群结队地降落在教堂金色的圆顶上,脚趾勾划坏了镀金,最可恨的就是乌鸦的 
 
 
便溺很快就将明光锃亮的圆顶污染得肮脏不已。克宫的安全保卫部门为解除乌鸦对教堂金顶的破坏绞尽了脑汁,但无论是拉警报器,还是放空枪吓阻都无济于事,用诱饵捕捉,连捕捉器都很快就被乌鸦啄坏了。克宫卫队不得不求助于鸟类学家。
发表于2007-01-25
尽管长期以来敌情险情异常严峻,但由于严密的警戒措施使卡扎菲每次遇到危急情况都是有惊无险,转危为安。

其中最惊险的一次当数1980年5月16日夜,刚刚视察了几个军事区的卡扎菲总统回到了他的官邸。由于疲惫不堪,他很快就入睡了。当时负责总统安全值勤的突击队员有布迪亚小队长、突击队员内特雅鲁、诺娅和霍姆斯。

 
 
 
卡扎菲的呼噜声越来越响了,看来他已经熟睡了。听着卡扎菲有节奏的呼噜声,同样劳累了几天几夜的布迪亚也渐渐支撑不住了,不一会儿,他也打起瞌睡来了。此时,霍姆斯却来了精神,他睁大眼睛向四周望了望,他看准了四周无人,便掏出腰间的匕首,对着布迪亚的太阳穴直刺了过去。可怜的布迪亚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就结束了生命。
发表于2007-01-25
1985年,印度特别卫队应运而生。特别卫队不受印度内政部管辖,直接隶属于总理办公厅指挥。

特别卫队编有1500名队员,由高级警官苏布拉马尼亚姆担任队长。除此之外,特别卫队还设有6名副总巡官和12名巡官以及15名副巡官、30名督察、100名副督察。

与此同时,印度还组建了一支国家安全部队,隶属于内政部体制,主要负责反劫机和反恐怖活动。组建初期编制为1500人,现在已扩编到7000多人,任务也扩大到向总统、总理及其他党政要人提供安全警卫。

印度国家安全部队的一半成员是从陆军部队中选拔的,另一半从准军事部队中选拔的。总统及其他党政要人的安全警卫工作,平时由国家安全部队和特别卫队的联合情报委员会负责指挥。紧急状态下,则由内政部下辖的情报局统一指挥。中央和各邦的军事、警察部门都要通力合作。
发表于2007-01-25
在建立特别卫队的同时,印度政府为加强反恐怖斗争的力度,还于1986年9月正式组建了一支对付国内各种恐怖活动的“联邦应急部队”——国家保安卫队(简称ZSG)。这支部队约有3000人,他们身穿黑色制服,头戴黑色贝雷帽。他们受训于特种边境部队,即“黑猫”部队。该部队的训练基地在距德里60公里处的哈里亚纳邦古尔冈的马内沙。那里森林密布,沟壑交错,是训练的理想场所。队员们在这里进行各种反恐怖的基本技能训练。这支部队自组建以来,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极其重要而又十分危险的任务,并在必要时协同特别卫队完成要人保护的任务。
发表于2007-01-25
特别卫队挑选队员十分严格,参选者必须在所在部队的品质及工作成绩都很优秀。印度特别卫队队员大多是从中央后备警察、德里警察局和边防部队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要求所有队员必须仪表堂堂、年轻力壮、精明灵活、技艺高超。

特种训练

 
 
 
卫队卫员在入队时,必须经过特种训练。他们在入队以后,每过2个月都必须进行再训练。特别卫队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

一是向队员灌输坚定不移地保卫总理的思想,要求他们在紧急关头做到舍生取义,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保卫总理;

二是掌握现代化的监视和搜索方法,并熟练掌握多种通讯工具的使用及在复杂情况下的驾车技巧;
发表于2007-01-25
印度特别卫队对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党政要员的警卫措施十分严密。他们将安全警卫对象划分为X1、X2、X3、Y、Z+五个类别,总统和总理被列为Z+级。安全警卫对象的等级由内政部下设的一个最高委员会讨论确定,该委员会每两个月对保卫对象进行一次审核,并根据其职务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特别卫队对Z+级的安全警卫对象,即总统和总理的贴身警卫采取三层保卫战术。所谓三层保卫战术,即在警卫对象出现在公共场合时,卫队成员要对其组成一个严密的警戒围。这个警戒圈分内、中、外三层。内层由特别卫队队员组成,主要负责警卫对象的近距离警卫任务。中圈由国家安全部队人员组成,负责追捕凶手和维护现场。外圈则由首都新德里或各邦警察局的警察组成,负责安全检查和协调工作。
发表于2007-01-25
1984年10月31日,星期三,印度首都新德里。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秋日。清晨,初升的太阳把柔和的光线洒向并不宽阔的街道,行人脚步匆匆,车轮沙沙驶过,人们正在迎接一个新的工作日的到来。

同其他的街道相比,坐落在新德里的南区沙夫达扬路1号的印度总理府门前显得格外的 
 
 
清静。由于盛传少数恐怖分子准备暗杀总理等领导人的流言,总理府周围的警戒已明显加强。门前街道的两端,竖起了写有“前面正在筑路”和“有人正在工作”的路障,车辆和行人必须绕行。街道旁的树荫下,停放着几辆警车,一些保安人员身穿便衣在总理府四周日夜巡逻。
发表于2007-01-25
总理府是一座相当普通的庭院,占地约10亩,一道仅一人高的围墙围在庭院周围,行人甚至可以越过墙头望见庭院里青翠的树木和爬满青藤的楼房。庭院被一排低矮的灌木丛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面的一座建筑是总理的住所,西面的一座建筑是总理的办公室和会客的地点。两座建筑物相距百米左右,中间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和一个面积不大但又颇为雅致的花园。花园周围圈着篱笆,一条用砾石铺成的小路从当中横穿而过,进出口处各有一座青藤缠绕的小拱门。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每天早晨从寓所出来总是穿过拱门沿着这条小路走向她的办公室。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再沿着这条小路回到住所休息。

虽然为了1985年1月的大选,甘地夫人在头天晚上才从奥里萨邦风尘仆仆地赶回首都新德里,但她仍和往常一样,在早晨6点钟就起了床。按照她自己规定的作息时间,在起床后的两小时内,专心致志地做瑜伽,浏览报纸,然后在8点钟整准时上班。但在这一天她并没有去办公室,因为她要留在家里照料她十分疼爱的孙子孙女,他们前一天傍晚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了惊吓,而他们的父亲拉吉夫·甘地此时正在西孟加拉邦为竞选作准备。为此甘地夫人取消了这一天安排约会的活动。
发表于2007-01-25
在医院会议室里焦急地等候的内阁部长们开始商议善后事宜。他们决定,在甘地夫人的长子拉吉夫·甘地和总统宰尔·辛格赶回首都之前,暂时不向公众正式宣布甘地夫人逝世的消息。同时,内政部立即成立“应急小组”负责控制局势,维持治安。“应急小组”由内政部长纳拉辛哈·拉奥等人负责。

原来,拉吉夫·甘地此时并没有从西孟加拉邦赶回新德里。在甘地夫人遇刺时,拉吉夫 
 
 
正驱车前往去出席一个集会。警方一辆吉普车在中途截住拉吉夫的车,报告说总理府出了事,要他即刻赶回新德里,于是拉吉夫马上要司机驾车驶往最近的一个机场,当在机场的直升机送他到加尔各答时,他才从英国广播电台的广播中听到了关于母亲遇刺的消息。拉吉夫在母亲被刺5个小时后才乘飞机返抵新德里。他下机后,直奔医院。在医院门口,迎接他的是一批泪流满面的内阁部长,但拉吉夫却非常理智地抑制住内心巨大的悲痛,显得异常冷静。此时,他心爱的母亲早已仙逝。
发表于2007-01-25
总统宰尔·辛格和国防部长恰范在甘地夫人遇刺的时候正分别在也门和苏联访问。宰尔·辛格在登机回国时得知总理遇刺,他返回新德里后立即前往医院,才知道甘地夫人已经去世。恰范也中断了访问,于当天下午飞返新德里。

当甘地夫人还躺在手术台上接受抢救时,有关接班人的讨论就已经在医院里开始了。当时参加讨论的有:副总统文卡塔拉、法律和司法部长尚卡尔、农业部长布塔·辛格、英·甘地的首席秘书亚历山大博士、尼赫鲁侄孙阿兰·尼赫鲁和外交部顾问帕塔拉蒂等。讨论后,文卡塔拉曼宣布推荐拉吉夫·甘地为总理候选人,所有在场的人都没有异议。大约下午2时,外交部长拉奥来到全印医学科学院,当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也立即表示同意。就这样,拉·甘地还剩下一名竞争对手,那就是财政部长穆克吉。穆克吉过去在英·甘地出访时曾担任过代理总理。此刻,他正与拉·甘地在从西孟加拉返回首都的途中。

穆克吉急匆匆地抵达首都,立即得知了同僚们的决定。他见大势已去,便对拉吉夫的继任表示赞同。

此后,关于总理问题的讨论从全印医学科学院转移到阿克巴路1号。会后,他们向听候消息的内阁部长和各邦首席部长们宣布了两项决定:一、新内阁总理拉·甘地必须当夜宣誓就职;二、新总理必须留任前内阁全部成员。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