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揭密身价的潜规则:摆谱

发表于2007-08-16
摆谱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却一直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式存在着,成为社会交往中的一个潜规则。本书收集、整理了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摆谱案例(有些案例是让人震惊的,有些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并从心理学、营销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摆谱行为的动机、功能与行为规则,将摆谱定义为一种“展示稀缺资源、释放强势信号,用以显示或抬高个人(产品及组织)身价的行为”。
根据表现手段与运用人群的不同,作者将摆谱分为“热脸”、“冷脸”、“温脸”三大类別,每一类別下又有若干种具体的手段。“热脸”主要为正在奋斗过程中的人所运用,是一种代价高昂的强力推销;“冷脸”主要为握有某种强势资源的成功者或性格上的强硬派所运用,是欲擒故纵式的反面营销;“温脸”主要为功成名就的阶层所运用,是一种充满骄傲的等级宣言。
发表于2007-08-16
北京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向一位记者谈及他当年在海南创业的经历:

1991年,冯仑和王功权(现为风险投资家)等人再次南下海南。他们在工商局注册了一家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实际上几个合伙人只凑了不到3万元。3万块钱要做房地产,即使是在当时的海南也是天方夜谭。尽管没钱,冯仑一定要将自己和公司上下都收拾得整整齐齐,言谈举止让人一眼看上去就是很有实力的样子。

为了找到钱,冯仑想到了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是金融机构,有钱。他找到一个信托公司的老板,先给对方讲一通自己的经历。冯仑的经历很耀眼,对方不敢轻视——他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毕业后,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武汉市经委和海南省委任职,历任讲师、副处长、副所长等职务,还主编过《中国国情报告》等图书。

然后,冯仑再跟对方讲一通眼前的商机,说自己手头有一单好生意,包赚不赔,说得对方怦然心动;然后提出,不如这样,这单生意咱们一起做,我出1300万元,你出500万元,你看如何?这样好的生意,对方又是这样一个人,有什么不放心?于是信托公司老板慷慨地甩出了500万元。
发表于2007-08-16
我们再看如下几个事例:

2006年4月,十多辆私人珍藏的豪华老爷车在广州名车展上亮相,引来众多者关注。这些豪华老爷车包括:一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戴安娜的专用车劳斯莱斯Silver SpurIII加长型;一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礼宾专用车1989年版凯迪拉克Fleetwood 12米加长型;还有1998年退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使用的红旗专用车。这些车的主人是时年36岁的广州东江海鲜饮食集团董事长黎永星。黎拥有40多辆名车,其中一半是古董奔驰,另外一半是法拉利、劳斯莱斯、宾利、玛莎拉蒂和保时捷。现价80万英镑的法拉利360,他就买了两辆。这些名车由一个主管专门负责维护,每辆车平均每年的养护费就要2万多元。

黎永星和他的兄弟姐妹在全国拥有24家中高档粤菜海鲜酒楼,每年总营业额达3亿元。黎喜欢把这些名车放在广州的东江系酒楼门前,其中最大的分店内还开设了展示大厅。在广州,东江酒楼和名车的联系无人不知。
发表于2007-08-16
有报道称,黎永星收藏名车的最初动机,是试图与香港富豪攀比。他曾带着一辆1909年加拿大产的古董福特参加香港的老爷车展,时任特区财政司司长的唐英年欣然试坐。这一事件传开后,香港的富豪们对黎永星刮目相看。此后,他无论是与香港的饮食业同行交流,或者去香港收购当地的酒楼,均相当顺利。②

在国外,类似的故事照样不胜枚举。有一阵子,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在世界富人排行榜上排名第二,超越了微软的另一位创始人保罗·艾伦。某天埃里森乘着自己74米长的游艇出游,看到一艘60米长的游艇从附近驶过,他认出那是艾伦的游艇,于是要船长把三具引擎加到全速,冲到艾伦的游艇前方,掀起巨浪。过了不久,甲骨文股价回落,艾伦成了《福布斯》富翁榜的第三名,埃利森是第四名,但这回,两人都换了更大的游艇。

这些都是媒体爆出来的消息。更多的或许更“精彩”、更耐人寻味的故事,隐藏在人们每天的迎来送往、高谈阔论中,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哇,原来这也是摆谱!
发表于2007-08-16
也许有人会说,摆谱是有钱有势者的专利,普通老百姓不会花那心思,也玩不起。真是这样吗?其实,走在大街小巷,摆谱的气息几乎铺天盖地、扑面而来:再没钱的人家,也要想尽办法弄几件名牌穿在身上(买不到打折的,做工考究的仿冒品也行),还要尽量让别人知道这是什么牌子;刚刚上班不久的年轻人宁愿大半年白开水加馒头,每天挤公共汽车上下班,也要攒钱买一件数千元的新款手机或LV手袋;条件稍微许可,贷款也要在楼下停一辆自家的小车(尽管一个月舍不得开几回,借给朋友用更是难上加难);老太太提篮买菜,篮子里的河鲜、海鲜总是很有面子的谈资;小区里遛狗,牵着名狗、贵狗的人腰板挺得格外直,笑声也比别人响亮;婚丧嫁娶,更是主人的家底与社会关系的大检阅,尽可能地弄得排场风光……

虽然与达官贵人采取的方式不一样,运用的道具不一样,但老百姓摆起谱来照样一丝不苟、煞有介事。

有人说,摆谱是官场、商场上的事,那些有修养的、有文化的人不会这样,比如知名的学者、专家。当然,学者们一般不愿意在金钱上争强斗狠(也不尽然,现今学者的“贵族化”、商业化趋势正日益增加),但对自己的教授职称、行政头衔、社会职务,学者们绝对不会遮掩。这一点,看看他们的名片和文章末尾的自我介绍就知道了。经常向名家约稿、组织会议的人士感慨说,随着职位的提升、知名度的增加,这些老伙计越来越难请得动,胃口也越来越大了。
发表于2007-08-16
还有人说,那些功成名就者,比如比尔·盖茨、李嘉诚,恐怕不再需要刻意摆谱了吧?比尔·盖茨会为买到了打折物品兴奋不已,请同事吃饭吃的是廉价的热狗;李嘉诚现在的衣着和30年前没有什么两样,手上戴的是一块20多年前买的精工表,价值400港元。或许真是这样,比尔·盖茨、李嘉诚已经不需要摆谱了——他们拥有的一切已经明摆着了,天下有几人不知?问题是,天下有几个比尔·盖茨和李嘉诚?绝大多数人仍然处在进取、求索的路途上,需要绞尽脑汁提升人们对自己的印象。

换一个角度思考,比尔·盖茨和李嘉诚也未必不需要摆谱。虽然他们不再需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名声,但仍然有维护自己的领袖地位、显示自己的智慧与道德的需要,仍然希望社会给自己一个好评。比尔·盖茨多次对人说,与其说他有钱,还不如说他是“软件产业的卓越开拓者与领导者”更让他感到高兴。这两年,他津津乐道的是如何以自己的财富帮助更多的人;李嘉诚虽然不承认自己是真的“超人”,但面对华人企业家的“顶礼膜拜”,他仍然非常乐意传播自己有关诚信、分享的商业理念,乐意一再讲述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简朴生活,更乐意展示一个成功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
发表于2007-08-16
换一个角度思考,比尔·盖茨和李嘉诚也未必不需要摆谱。虽然他们不再需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名声,但仍然有维护自己的领袖地位、显示自己的智慧与道德的需要,仍然希望社会给自己一个好评。比尔·盖茨多次对人说,与其说他有钱,还不如说他是“软件产业的卓越开拓者与领导者”更让他感到高兴。这两年,他津津乐道的是如何以自己的财富帮助更多的人;李嘉诚虽然不承认自己是真的“超人”,但面对华人企业家的“顶礼膜拜”,他仍然非常乐意传播自己有关诚信、分享的商业理念,乐意一再讲述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简朴生活,更乐意展示一个成功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即使比尔·盖茨与李嘉诚自己不需要再“装模作样”了,但他的助手和形象顾问们绝对不愿让自己的老板低了价码。不够级别的人、不够分量的场合,是绝对不能让老板出面的。每一次露面、会谈的内容与形式,无不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他们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也绝对不敢随便租个便宜的写字楼。否则,银行、媒体和合作伙伴都会问,他这阵子是不是资金紧张了?是不是外强中干了?

让我们看一看比尔·盖茨在中国的一次访问吧:
发表于2007-08-16
摆谱在现实生活中如此普遍,超越了收入、文化、职务等各方面的界限,几乎成了每个人的本能。有权有势者是这样,向上攀爬者是这样,名成利就者是这样,寻常百姓也是这样。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小心翼翼地、处心积虑地摆着谱,以让自己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区别仅仅是:摆谱的次数是多是少?水平是高是低?效果是好是坏?

人们为什么要摆谱?因为他们有欲望!

欲望是摆谱的催产素。摆谱的欲望有两种情形:第一,希望在别人的眼中,自己是一个“尊贵的”、“有身份”的人;第二,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断提高,超出自己目前的身价与地位。

煞费苦心,为的只是他人的某种看法与评价。我们似乎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好评而活着。是的,这正是每一个社会人的生存现实。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幸福程度有多大,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不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是别人如何看待——如果别人都以艳羡的、尊敬的眼光看着你,你差不多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了。从原始时代起,为了得到族人的认同,为了一个勇士的称谓,无数青壮年甘愿以死相拼。今天,大多数社会学家相信,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其实是你在别人眼中看到的自己的影子,所谓“自我”,不过是一个“镜中我”。每个人的一生注定要与别人纠缠在一起,为博得别人的尊重而操劳不止。
发表于2007-08-16
西楚霸王项羽攻克秦都咸阳、纵火焚烧阿房宫后,有人劝他在富饶且地理位置优越的关中定都。此时的项羽却想着引兵东归,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外表粗鲁、豪放的项羽,也把衣锦还乡当成人生的一大追求。数年之前,他带着八千江东弟子造反,如今胜利在望,他太希望向父老乡亲们炫耀一番了。

但项羽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兵败之后,他宁可自刎于乌江,也不肯过江以图东山再起,因为“无脸见江东父老”。

倒是他的死对头刘邦如愿以偿。刘邦刚做了皇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带领一大班文臣武将,浩浩荡荡回到故乡。元代睢景臣在《高祖还乡》中,描写了刘邦得意洋洋衣锦还乡时的情景:“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想当年,刘邦不过是一个出身寒微、衣食无着的市井小儿,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嘲弄他、呵斥他,甚至连正眼都不肯看他一眼。他太需要这样一次肉体上与心理上的荣归,一扫在那些乡党故旧心中——也是自己心中——留存的印象,重建一个新的、高大的“自我”。
发表于2007-08-16
不少刚刚在单位内获得提升的人会有一种感受:原来平级的同事对他的新身份表现得满不在乎,甚至不服气。这确实是一大考验。怎么办?不摆谱是不行的。于是有意拉开距离,不再一起吃吃喝喝、随意聊天,进行某些规则上的、人事上的调整,对不服气的人打打杀威棒。通过这些行为,让对方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你的新领导!

“有身份”的人的第三个恐惧是,他人对他的身份感觉变得麻痹。人们似乎都患有一种健忘症,时间长了,接触得多了,原先的感觉就会逐渐模糊,再伟大的人在自己眼中也觉得不过如此。

中国的皇帝是世界上最专权的帝王,具有任意的生杀予夺的权力,所谓“伴君如伴虎”。但仍然有臣民不断犯健忘这种低级错误。不仅身边的大臣,就是管事的奴才太监,也时常忘乎所以,忘记了应有的礼仪与尊崇。所以,皇帝要以超常的排场、严肃的仪式、残酷的杀人等方式,不断提醒他的臣民和奴仆:这是至高无上的皇上,他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这种现象不仅中国有,在西方同样存在。1736年出版的《策特勒百科大词典》,对类似的问题进行了透骨的解释: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