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尴尬的日子(三)抉择

发表于2006-11-15
子秋回城了,当了大学生,子秋父母大约又有想法了。母亲总像不经意地说起,谁谁家的当兵的儿子回来了。谁谁家的女儿嫁给了本院的讲师。子秋只当不懂,不与自己的事联系起来。H学院同班同系的男同学,也有表示好感的,子秋也没去理睬。

子秋知道,现在的阿青很脆弱,知青点全组的同学都走了,虽然阿青在大队小学代课,体力轻松了,可思想压力太大了。子秋自己对阿青的态度,就是一个人的生命的态度。大不了毕业后回到下乡的县里去教书。

子秋大弟来信说,坐了十几天的汽车到了新疆喀什,等学会骑马就照照片来。后来果真寄来了照片,上半身的二寸照,很英俊;骑在马上的120照片,很潇洒。这两张照片,记录了子秋大弟一生的最闪亮点。

本来顺理成章的生活,就应该是子秋和小弟读书,毕业,在汉工作;子秋大弟当兵,复员回武汉。一家人分离十年后团聚在一起过日子,和起来是大家、分开来是小家。子秋父亲是老干部,煤气、汽车都方便……可这一切都随着子秋父母错误的抉择成为泡影!
发表于2006-11-15
那是落实政策的时候,组织上安排子秋父亲到武汉的一个电子工厂当一把手,没想到子秋父亲不去,反而决定要求调回山西去。大约子秋父母也觉着理亏,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等子秋姐弟三人知道时,生米已成了熟饭。子秋父亲竟是调到了S县,它座落在贫穷荒凉的太行山上。

子秋后来一直都很纳闷,是什么原因让父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子秋后来也做了母亲,她不能想象,自己的孩子还在上学,自己会离开他生活的城市。现在有多少陪读的父母啊!又有多少父母为孩子的就业单位在奔波啊!虽说子秋和小弟读书的年代是包分配的年代,做父母的难道不想知道自己子女工作单位的好坏?不想给他们做做参考?

子秋大弟在部队,整夜整夜的失眠了。他是个心思很重的人,父亲的调动,直接关系到的就是他的复员去向,原来可以回武汉,五大城市之一啊,何况还是他从小到大成长的地方。现在父亲调离武汉,自己还有理由和机会复员到武汉吗?即使可以,父亲身边不要子女陪伴吗?子秋大弟最害怕的是,他是从湖北农村的知青点当兵的,如果复员回原地,那就糟了。为了保险起见,他作出了痛苦的决定,回到父亲身边去。
发表于2006-11-15
子秋母亲这次不急着专户口了,但是她也只是留下了户口。她还是要和子秋父亲一起走,毕竟她的责任是照顾老章。

又是一次大搬迁,子秋父亲向Y学院要求,给子秋和小弟留下一间房子,直到她们分配工作。东西大部分搬走,只留下子秋姐弟生活必备的一些用品。子秋父亲的人缘,除了当官的,都很好,不少的同事来帮忙。有一位讲师,他的妻子自杀,是子秋父亲带人赶去解救了她。他不声不响地,连着三天到子秋家帮着打包。

父亲走的那天,单位派了小汽车,子秋跟着去了。看着父母上了火车,子秋很是无可奈何。子秋还忙着去上学,子秋小弟已到船上去实习了。等子秋小弟两天后,下船上岸回到家中,人去楼空,开水瓶中的水竟还是热的!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