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有关部门避谈住房空置率是在保护楼市

发表于2010-08-17

最近楼市深陷住房空置率的舆论泥沼中不能自拔,专家学者们你一言我一语,把空置房数据越描越黑。正当人们纷纷质疑权威部门失语时,统计局搬出“中国待售商品房面积逾1.9亿平方米”一事,侧面回应了6540万套空置房的争论。这一招转移视线的举动非但没能结束内乱,反而借着舆论的火势加了一把干柴,使得楼市舆论之争愈烧愈烈。

拿待售面积回应空置率“别有用心”

眼下不管业内外对空置率炒作得有多雷人,权威部门就是对空置房数据一言不发,这次统计局避重就轻不正面回应空置率问题,反而将舆论流向引到商品房的待售面积身上。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91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统计局的良苦用心就在于他知道空置率对市场走向意义有限,商品价格的高低依然要靠供求关系决定。因此直接拿住房供求关系说话,在待售面积数据背后植入潜台词,“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高空置率对市场影响有限”。

统计局放弃正面说明而是采取侧面辩解的方法,从纠正市场的供求关系上化解人们对空置房的质疑。这种“答非所问”的应对方式确实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但更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部门希望通过这种“自残”的方式令人们对空置房有个正确的认识。一直以来,空置房被看做是炒房市场难以消除的一块伤疤,它是楼市调控难以掩盖的丑陋缺口。而同比增长的商品房待售面积恰恰反映了调控对住房需求的成功抑制,用一块光荣榜去遮掉调控不力的疤,这是一步暗藏玄机的连环计。

用1.9亿平米待售面积当挡箭牌

伴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入,楼市博弈形成了多方力量的互相角斗和牵制。楼市调控在这个时候已经遭遇了阶段性的瓶颈,购房者试图找到一个有力的突破口威胁政府调控到底,于是空置率就被购房者当作了所抓到的调控“小辫子”。空置房问题是房地产市场存在已久的顽疾,这次却被购房者热衷地刨根问底根源就在于此。其实空置率的统计工作并不是难得无法解决,权威部门犯难的是如何处理公布空置率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反应。

单纯来看,19182万平方米的待售面积数据,与2008年末18626万平方米和2009年末19947万平方米的代售面积环比来看,梯度差距并不是非常明显。同时,与近几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相比,200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6亿平方米,2008年为6.2亿平方米,2009年93713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创造了历史新高,由此可见,1.9亿平方米的待售面积可以说是以往年份接近一季度的销售量。待售面积的同比增长显示了住房供应量的提高,通过缓解市场供求矛盾对房价上涨发挥了抑制作用,从而显示了楼市调控取得的成效。与此同时,去年在救市政策的影响下,楼市从8月份开始出现新开工面积连续上升的现象,在新增供应量不断增长的衬托下,公布1.9亿平方米的待售面积比曝光高空置率来的更有意义。

从本质来说,空置率也好,待售面积也罢,都不能像房价、交易量一样从根本上影响整个市场的未来走向,他们都只是市场的配角而并非主体。空置房像癌细胞一样不断消耗楼市的有效供应,它在“求”的一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求矛盾,而待售面积则是从“供”的一端入手,想通过供求关系的微妙变化转移人们对空置房的关注,进而引导购房者对市场有个更为准确的判断。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在这些数据背后政府、开发商、购房者三方之间的语言不通,市场信息的供求对称问题依旧难以解决,将成为影响楼市发展的一块难愈的心病。
本文转自:爱屋族
http://www.aiwuzu.com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