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福州地名的典故你知多少啊?

发表于2012-08-27


56、南门 
南门是明朝府城的南城门,所对应的南门大街(南街)是福州城里最繁华的大街之一。 


57、马口 
马口在文化宫附近,是昔时台江入城的必经之地,所谓的“马车进出的路口”;还有一种说法是讲这里曾经是“宰马场的路口”,总之两种说法的简称都可以理解为“马口”啦。 


58、帮洲 
帮洲古代是闽江的沙滩,后来冲积成为沙洲,帮于南台,由此得名。 


59、凤凰池 
凤凰池并没有“池”,是因为附近的凤凰山的形状四面包围,好比一口池塘。
 

60、西禅寺 
西禅寺作为福州的五大丛林之一,位于西郊怡山之麓,福州大学的旁边。西禅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隋末损毁。于唐朝重新修建,寺名先后从“清禅”到“长庆”,再到最终与东南北禅寺对应的“西禅寺”,不再易名。 

发表于2012-08-27


61、乌山 
乌山和乌塔是福州城内著名的“三山两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汉朝时期,何氏九兄弟(据说后来得道成仙了)在重阳节来这里登高,弯弓射乌鸦,由此得名“射乌山”,简称“乌山”。乌山除了有著名的乌塔以外,还有黎公岩、先薯亭等三十六景观,以及山脚下的“第一山房”——邓拓纪念馆,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62、开元寺 
开元寺是福州的著名古刹,始建于五代时后梁太清三年(549年),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今名,显然,开元寺是依据年号来命名的。开元寺里一座非常非常著名的大铁佛,号称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铁佛,很了不起哇! 


63、战坂 
相传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年),南唐官兵与闽越国守将李仁达在此地鏖战对垒,激战于坂地(“坂”就是小山坡、斜坡的意思),取名“战坂”。
 

64、义序 
高盖山在福州城南偏西的位置,南麓临乌龙江,称为“外屿”,福州话中“义序”与“外屿”谐音,地名便从俗而雅发展了。义序有著名的“义序机场”,现为军方用途。 


65、上海新村 
1958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上海来了不少职工到福州,来支援福州的工业建设,协助开办了福州搪瓷厂、保温瓶厂等工厂。当时在辖区内曾建有10座简易木结构的双层房屋,供上海职工居住,被周围的居民称为“上海新村”。 

发表于2012-08-27


66、黄山 
黄山原名凤山,后来因为这里住了很多姓黄的人,便改名字叫做“黄山”。目前黄山最著名的估计就是那个驾照考试场所了。 


67、城门 
城门是不是真的有古城门呢?也可以这么说吧,因为在晋太康年间,郭璞准备修建福州城,曾经就打算在这里建城。后来因为规划不到位的问题作罢,不过地名就保留了下来。 


68、三角埕 
三角埕也在城门镇,很多的远郊线路都会经过这里。这里曾经修建有明清知府出巡的公馆,因为地形狭窄,公馆前的埕地呈现三角形,俗称“三角埕”。 


69、胪厦 
胪厦在黄山以南,原名“芦川”,又名“芦下”,由此可见,“胪厦”是“芦下”的谐音,这又是一个地名谐音从俗到雅的例子。 


70、峡南(峡北) 
南台岛的最南端,乌龙江水由这里湍急而过,地势便自然形成了对峙着的南北山丘,由于水势湍急,常有乘客遇难,是古时候的一道“鬼门关”。这一陡峭的峡门地带,俗称“峡兜”。峡北在南台岛的最南端,属于仓山区;而峡南就在闽侯境内,属于闽侯县;两地有乌龙江大桥相连。 

发表于2012-08-27


71、君竹 
君竹位于马尾区,起源于宋代。据村里的族谱介绍,此地的始祖是名门之后,因在京为官的父亲触犯了皇帝被满门抄斩,仅存年幼订婚的儿子和未婚妻以及贴身侍女,连夜从湖南洞庭湖君山向南逃亡,辗转于此地定居。因为山上遍种绿竹,“君竹”这个名字就产生了。 


72、小桥头 
在之前的“解放大桥”条目中我们就有提到,小桥原名“沙合桥”,因为与“万寿桥”相比见小,俗称“小桥”。至于“沙合”的来历,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未建小桥之前,每当桥下泥沙淤积聚合到可以直接涉足过河时,便是有福州人做大官的时候。沙合吉兆,由此得名。 


73、隆平路 
和“达道”很像,隆平也是一个合称,取“万隆弄”的“隆”和“中平路”的“平”二字组成。其中的中平路是昔时福州的“青楼一条街”,也算是远近驰名了。 


74、仓山 
仓山古名瓜藤区,俗称藤山;明朝洪武年间,有盐商在江南桥(也就是相当于解放大桥的中洲岛到仓山的这一段)南面的山上建立了盐仓,名叫“盐仓前”,藤山也随之改名为仓前山,简称仓山。 


75、南禅山 
南禅山在四中附近,因寺得名,附近有一座南禅寺,是福州的五大丛林之一。 

发表于2012-08-27


76、水部门兜 
水部门兜的原址建有“水步门”,是后梁时期梁夹城的城门之一。显然“水步”到“水部”又是一个谐音的地名。 


77、茶会 
我们知道五里亭附近是福州有名的茶叶专门市场,这里离茶会应该是说不远了,那么是不是也和茶会有关系呢?“茶会”古称“茶焙(音‘被’)”,就是八百多年前的茶叶制作之地。“焙”与“会”的福州话读音相近,“茶会”便在口头称谓中渐渐流传开来了。 


78、七星井 
七星井和王庄一样,都是典型的张冠李戴的地名。我们现在所说的“七星井”在井大路上,是古代的一条巷子的名字,当地的居委会也取名为“七星”。那么目前的开元寺附近的“七星井”,是古时候的“七穿井”的遗迹;而真正的“七星井”则在东街口、鼓楼附近,一共有七口,还曾经是鼓楼计时用的壶漏所用的水呢! 


79、祭酒岭 
祭酒岭与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有关:在闽王王审知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哥哥王廷翰想要用毒酒杀死弟弟王廷禀;贤臣温湛为了保住二王子,宁可选择自己喝下那杯毒酒替他死,死后他被人葬于此地。到了明代时期,张经为了埋葬父亲,在这里开道成岭,至此“祭酒岭“地名正式确立,以表彰温湛舍身互主的动人事迹。 


80、西营里 
我们由西营里这个地名来衍生开来,讲一下福州地名中带“营”的地名的总体来由。西营里在南门兜附近,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农贸市场。那么福州到底还有哪些名字中带有“营”字的地名呢?比较著名的有“蒙古营”、“左营司”、“孙老营巷”、“隆普营”等等。营,顾名思义就是军营,也就是军队驻扎的地方,或者是和军队相关的地方。福州自唐朝以来战事不断,五代十国的闽国时期、明朝嘉靖年间的戚继光抗倭时期、清顺治的八旗入闽时期都有大量军队驻扎城内,直接催生了许多带有“营”字的地名。可惜很多带“营”的地名的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了,实在可惜。 

发表于2012-08-27


76、水部门兜 
水部门兜的原址建有“水步门”,是后梁时期梁夹城的城门之一。显然“水步”到“水部”又是一个谐音的地名。 


77、茶会 
我们知道五里亭附近是福州有名的茶叶专门市场,这里离茶会应该是说不远了,那么是不是也和茶会有关系呢?“茶会”古称“茶焙(音‘被’)”,就是八百多年前的茶叶制作之地。“焙”与“会”的福州话读音相近,“茶会”便在口头称谓中渐渐流传开来了。 


78、七星井 
七星井和王庄一样,都是典型的张冠李戴的地名。我们现在所说的“七星井”在井大路上,是古代的一条巷子的名字,当地的居委会也取名为“七星”。那么目前的开元寺附近的“七星井”,是古时候的“七穿井”的遗迹;而真正的“七星井”则在东街口、鼓楼附近,一共有七口,还曾经是鼓楼计时用的壶漏所用的水呢! 


79、祭酒岭 
祭酒岭与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有关:在闽王王审知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哥哥王廷翰想要用毒酒杀死弟弟王廷禀;贤臣温湛为了保住二王子,宁可选择自己喝下那杯毒酒替他死,死后他被人葬于此地。到了明代时期,张经为了埋葬父亲,在这里开道成岭,至此“祭酒岭“地名正式确立,以表彰温湛舍身互主的动人事迹。
 

80、西营里 
我们由西营里这个地名来衍生开来,讲一下福州地名中带“营”的地名的总体来由。西营里在南门兜附近,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农贸市场。那么福州到底还有哪些名字中带有“营”字的地名呢?比较著名的有“蒙古营”、“左营司”、“孙老营巷”、“隆普营”等等。营,顾名思义就是军营,也就是军队驻扎的地方,或者是和军队相关的地方。福州自唐朝以来战事不断,五代十国的闽国时期、明朝嘉靖年间的戚继光抗倭时期、清顺治的八旗入闽时期都有大量军队驻扎城内,直接催生了许多带有“营”字的地名。可惜很多带“营”的地名的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了,实在可惜。 

发表于2012-08-27

 
81、对湖 
对湖在师大附中附近,传说古代这里有两个湖,隔路相对,也就是所谓的“对湖”。当然现在湖是找不到了。 


82、快安 
快安是马尾区最古老的一座村庄,背靠磕泉山,山上有一条“磨溪”,磨溪取的就是利用山泉进行舂米磨粉的意思。磕泉山曾经是福州城中伐木者集中的地方,快安村名原为“磕下”,也就是指“磕泉山之下”,“磕坑”指的是磕泉山的磨溪坑。从“磕坑”到“快安”,又是典型的谐音地名。 


83、下渡 
下渡古称“江南铺”,因为地理位置处于闽江下游,是一个渡人的码头,区别于做货运码头的上渡。 


84、仙塔街 
仙塔街可真有住着神仙的宝塔么?并非如此,的确是有塔,是建于梁乾化年间的丁戊山安福寺的崇庆塔,这座塔俗称“新塔”,在清末的时候毁灭。仙塔自然就是新塔的福州话谐音啦。 


85、格致中学 
格致中学也算是福州市区的一所名校了。这所中学在全福建省乃至是全国范围来看,都算是一所历史最悠久的新式学校之一。学校始建于1846年,名叫保福山学校,是美国教会在我省创办的第一所近代学堂,之后又改称福音精舍;1858年,学校改名格致书院;1916年,书院正式改名为福州格致中学。目前这所中学已经迎来了160年的校庆,要知道,中国近代的绝大多数大学的历史也尚未如此之长,格致可谓是创下一个纪录了。 

发表于2012-08-27

 
86、湾边 
湾边是福州著名的渡口之一,旧称“湾边角”,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角”是古渡口的俗称。 


87、光禄坊 
光禄坊是著名的“三坊七巷”中的一坊。光禄坊原名闽山,山上古代有法祥寺。宋代熙宁元年,程师孟以光禄卿的身份出任福州太守,寺里为了纪念他,特别建筑了一座“光禄吟台”。目前这座“光禄吟台”还在省高院的原址里。其实程师孟出任太守是在光禄坊成名之后,不过光禄坊确是因为他的诗歌而出名的。 


88、吉庇路 
吉庇路则是“三坊七巷”最南边的一条巷。吉庇巷的历史典故也是颇有趣味:说的是朱熹的学生郑幸之以典元的身份出任江西安抚使,政绩卓著,邻居们便称呼此巷为“及第巷”。“及第”谐音“吉庇”,由此得到了这条巷的名称。至于另外一个版本的传说是讲郑幸之是为人霸道要报复当年欺负他的恶少狂徒,这些人“闻风集避”,其实是以讹传讹不足为据的。 


89、祖庙 
祖庙位居繁华的群众路和茶亭街的交叉口,祖庙是为了纪念闽越王无诸而修建的庙,现已荒废。 


90、濂浦 
濂浦村就是目前鼎鼎有名的“林浦村”,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化气息的、保存有众多历史人文古迹的小村庄。濂浦取自临近的濂江水名;而林浦则是与村中的望族为林姓家族有关。 

发表于2012-08-27


96、吉祥山 
吉祥山在洋头口附近,吉祥山上盛产圆形的石头,形状就像橘子,我们都知道橘子在福州民俗上有着吉祥的意思,山名由此而来。 


97、华林路 
华林路的起源自然是来自华林寺,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下华林寺的情况吧。华林寺始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初名“越山吉祥禅院”,明代正统九年赐名“华林寺”,目前仅存的大殿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是福州首批国家级的文保单位,可以称得上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财产。 


98、国货路 
国货路的定名,有一段动人的爱国故事。说的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洋货充斥福州市场,导致民族工业纷纷破产,一批爱国之士号召大家“支持国货抵制洋货”。吴养贤先生在南公园内集资建立了“福建国货促进大楼”用以陈列国货,同时在路边树立了一座“请用国货”的石碑。这条路的名字便由此得来。可惜的是,这块石碑目前不知去往何处了。 


99、上杭(下杭)路 
我们知道,早期的福州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的陆地,宋朝时期,双杭附近都还是闽江的水域。双杭地区是福州非常重要的装卸货物的码头,所谓的“上航”,指的就是闽江上游的商客居住地,包括有建宁、泰宁、浦城等地,这些地方的会馆都建在“上航街”;而莆田、漳州、泉州等下游商客的居住地则建在“下航街”。这也是为什么双杭地带工商业发达且会馆众多的原因了。 


100、胪雷 
胪雷村在城门镇,村庄位于胪峰山之内,简称“胪内”,“胪雷”之名显然就是谐音而来。胪雷村全村皆为陈姓,元末从福州东门迁居至此,村内的陈氏祠堂规模之大工艺之精湛,名列福州众多宗祠之首,值得大家前往参观一下。该村的陈姓名人众多,包括数学家陈景润,海军高级将领陈绍宽等人

发表于2012-11-06
很多不知道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